书法教育网
  • 0371-61657710
  • 0371-61657707
  • hnszxxxljk@163.com

一个“偷”自己家钱的小孩 ——孩子无度欲望的处理

  • :2020-08-11
  • 来源:心海团队 心海扬帆团队
  • 浏览量:1571

 

一个“偷”自己家钱的小孩

 

  有一位上4年级女孩的母亲找我咨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孩子居然会偷钱,而且还是屡教不改。”她始终用这样一种无法置信的口气说话,说他们夫妻都是高知识分子,有不错的工作和经济收入,对孩子从小管教严格,在生活方面说不上锦衣玉食,但比同龄人孩子要好,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从家里偷偷拿钱,最多一次从父亲钱包里拿了50元,存放在小卖部里,可以随时从小卖部里拿想要的东西。她买的大都是小玩意儿:贴画、玩具、蚕宝宝、带香味的笔……没玩几天就都都扔了。发现这件事后,尽管很生气,但大都以说服教育为主,跟孩子说想要钱或买什么,跟父母直接说,不必偷着拿钱,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犯盗窃罪会进监狱的……孩子每次承认错误的态度都很好,还写保证书不再偷拿钱,可没几天,老毛病就重犯。为此家长骂过、训过、还打过孩子,也尝试给过零花钱,但都效果不大。这位妈妈很是无奈,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屡教不改?为什么会偷钱买那些没用的“破烂玩意”?

     我试图让这位妈妈理解孩子内心有对玩具的需求,但沟通起来有些不顺畅。不知道老师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办呢?   

 

                    

调整心态,训练行为

 

1、分析问题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如果调查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其实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未经父母允许从家里拿钱、拿东西的经历。不能用“偷”的字眼来形容十岁的孩子从家里拿钱的行为。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所属概念和家庭规范,才会私自从家里拿钱,这不是什么道德和法律错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渗透和教育就能避免。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把一个叔叔送的电话手表送给了好朋友,当时家里人谁都不知道。等对方家长打电话过来才知道。当时我非常生气,告诉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家庭共有财产,不属于你自己的,不能私自拿,就算是爸爸拿去送人也要和妈妈商量。以后从家里拿钱、拿东西必须告诉家里的人,这是家庭规矩。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当孩子擅自从家里拿钱、拿东西时,不能简单的批评甚至是打骂,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家庭的生活规则。但不必用“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之类的话上纲上线,扣上一个“小偷”的帽子,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但这并不是说对孩子的问题听之任之,只是需要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教育。

 

2、分析问题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错误背后的原因。

 

回顾上面提到的案例,表面上看起来是钱的问题,但实际上根源在于对欲望的满足缺乏节制。孩子从道理上已经意识到私自拿钱是不对的,而且也下决心不再如此,之所以重复性犯错误,是因为无法抗拒玩具的诱惑,无法控制拥有的欲望,而钱只是一个满足欲望的条件。所以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管理欲望。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见到什么好玩的都希望拥有。很多时候在成人眼里的“破烂玩意”对孩子却是无限的吸引和诱惑。但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的讨论、辨析,让他明白哪些欲望是可以满足的,哪些欲望是需要延迟也就是等一段时间才能满足,哪些欲望是不合理不能满足的,并教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如何通过恰当的途经满足欲望。比如看到一只非常喜欢的香味笔,买之前先想想,我有没有类似的笔、目前有多少钱,有没有更需要买的东西,即使想买,也不要当下购买,不要冲动购物,可以先去别处转转,等几天再买。总之教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目前,几乎各个学校周边都有很多文具、玩具店,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节制、学会自律,这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部分。

其次,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母亲的处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从阿心的叙述中,尤其是咨询的第一句话,“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孩子居然会偷钱,而且还是屡教不改。”我们可以感到这位母亲十分焦虑,她一贯以来对孩子是要求很高的,她的内心被道德理性所充斥,她完全无法理解、无法接纳孩子的这种行为。自然也就很难心平气和地、理性地与孩子沟通。“我的孩子不该如此”,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受过高等教育,教育出的孩子怎么能有偷窃行为。而这种“不接纳”势必会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表达出来,孩子也势必会感受得到。所以她迫于压力很快的承认错误,也一再保证不再偷着拿钱。但是孩子从小的养育确是凡是我想要的都能够得到,要什么就给什么,她缺乏抵御诱惑的能力,当遇到玩具的诱惑时又无法抗拒,所以故伎重演了。我觉得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母亲,她对孩子的要求既有道德上的完美,又有日常生活中的放纵,她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尤其是这种她认为“道德廉耻”的错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没有很好的教会孩子约束自己的欲望。孩子是成长中的人,不能用成人的标评价准孩子,她还没有办法在妈妈的两套标准中很好的切换。孩子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焦虑,更加难以实现对自己的控制。所以孩子的行为要发生该改变,可能还得依赖于母亲降低内心的焦虑,改变对孩子的不接纳态度。

 

3、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明确问题的归属,找准发展的契机。

 

1、明确问题的归属

在上面的案例中,来咨询的是妈妈。那么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明确我们辅导的到底是妈妈还是孩子,虽然有的时候看起来是孩子的问题,但我们细细思考起来却和妈妈的教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来咨询的是妈妈,我们能够接触到的也是妈妈,我们自然应该以妈妈作为我们辅导的重点。

明确了问题的归属,那么辅导的方向也就能够更加清晰,首要的是调整妈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妈妈一起明确孩子的年龄特点,试着帮助妈妈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从而放下自己的焦虑,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再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2、适时地开展方法指导

家长来咨询孩子的问题,在协助家长调整自我心态的同时,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孩子的关于花钱的自控能力的训练就可以有多种方法:

其一、记账本的行为训练。比如一个星期给孩子10元零花钱,换成零钱装在盒子里,和账本一起一次性交给孩子自己管理,怎么花、什么时候花家长不干预,但必须记录在账本上。如果一周的零用钱有剩余,剩余多少钱再奖励多少钱,让他在钱的管理上有成就感。如果没有按时记账、通过其他途径(跟长辈要钱、私自拿钱)花钱就要受到惩罚,扣除一周或多周零花钱,让他觉得这样做得不偿失,意识到需要改变。为了增强这个方法的约束力,还可以把这些规则写到纸上,做成“契约”的格式,孩子和家长分别签名,并张贴在墙上。这样,把管理钱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觉得家长信任我,反而不会乱花钱。如果孩子花钱不当,可给与及时讨论、引导,培养孩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其二、购物车的行为训练。与孩子讨论,不管要买什么东西,试着先加进购物车,在里面放三天,如果三天后还是觉得想要,那么说明想要的理由,就可以向妈妈申请经费,获得购买的权利。但是一星期里只有买三件东西的权利,需要自己做好取舍,好好把握。

这样的方法可以用到生活中各个方面,总的来讲就是通过这些方式养成孩子理性思考,延后满足欲望,并且承担行为后果的习惯。

 

 

 

实践感悟

阿心:非常感谢,让我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这个问题。

后来我与这位母亲进行了多次咨询,首先探讨的是她对孩子偷拿家里钱的看法,她说无法容忍,还谈到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从小教育她“人穷志不穷”,不能拿更不能偷别人东西,所以有很强的道德约束和羞耻感。当孩子触犯了她的道德标准时,就无法接受这种行为,更无法接受自己,因为孩子的错误就是自己教育的失败。后来我给她解释这只是孩子的发展性问题,是随着年龄增长,对外部事物产生了很多的欲望,而调控欲望和管理金钱的能力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时候,容易产生这些问题。我注意到,当她了解到这些时,从表情和体态上释然了很多。而在内心的焦虑情绪解脱之后,她才把注意焦点转移到问题的解决上。后来这位母亲反思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不恰当行为,我从教育理念上和她沟通了很多,并给她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契约法、家庭规则制定等,她说很受启发,并非常积极的进行了实施,反馈来的效果还不错。

做完这个个案,我再反思,发现很多时候不能就问题谈问题。“钱”只是这个个案的表象,如果总纠缠在钱的问题上,那势必是深入不下去的。所以处理个案要看到问题背后的原因,行为背后的心理。

    

通过行为契约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问题

 

第一步,测算自己说话算数的指数。

即便是3岁的孩子,也能分辨出家长说的话是不是有效。如果孩子发现家长说话是不算数的,那么行为契约就很难让孩子信服,更不用说去做了。所以签订契约之前,家长可以先问问孩子:“你觉得我说话算数吗?”倘若孩子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家长就要告诉孩子自己此次的诚意和重视,重塑信任感。

第二步,和孩子一同制定行为契约。

首先,确定目标。家长要明确最想培养孩子的哪种习惯,一个契约最好不要面向多个问题。另外,目标不能太大。不能一开始就让孩子挑战“好好写作业”这样的目标,要把一个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量化的小目标。比如:列出孩子要做到的目标行为、要完成的学习量、要达到的准确率、作业完成要花费的时间等等。

其次,商定“奖惩”清单。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物质与精神奖惩并行。既可以是零花钱、玩具等物质奖惩,也可以是家长的陪伴、看电视的时间以及做家务等精神层面奖惩。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奖惩的时效,如果实行间隔时间太长,就不能对孩子起到激励效果。

最后,确保契约的双向性。行为契约不是监督-遵从的单向契约关系,而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的双向契约关系。所以,除了家长为孩子制定目标,也要邀请孩子为家长制定目标和奖惩。具体情况,你可以参照文稿里的配图。 

 

 

 

 

 

第三步,举行签字仪式。

仪式感能更好地激励孩子,所以举行一个签约仪式是很有必要的。先和孩子一起回顾一遍行为契约的内容,双方确保准确无误后再签字。签字时,家长可以带动小朋友,像国家元首一样签字、握手、拍照、彼此承诺与祝愿等。

最后,有力度地去执行。

当孩子违约耍赖时,家长要坚决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表明立场之后,再安抚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进行温和、耐心的沟通。同时,家长自己也一定要严格遵守契约的条款,接受孩子的监督。否则,孩子会觉得契约就是家长给自己的紧箍咒,从而拒绝配合。最后,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创造“同伴影响力”,鼓励其他家长也开展行为契约的活动,让孩子们互相影响、更积极地执行行为契约。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